近日,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在《求是》雜誌撰文,全面闡述面對“三農”工作的新形勢,湖南應該如何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尋求新突破,以及如何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精神實質,譜寫湖南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篇章。文章思路清晰,思考深刻,既著眼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又能聯繫實際,具體分析湖南在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建成小康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優勢、考驗以及當下工作著力點,包括未來願景展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既是一篇對現代農業深入探討的思考文章,又是一幅對湖南農業發展前景悉心描繪的“規劃圖”。
  仔細審視這幅“規劃圖”,我們會發現,對於湖南農業發展的優勢和不足,徐守盛的認識清醒而又堅定。
  湖廣熟,天下足,作為糧食大省,湖南從歷史上到現在,一直扮演著“國之糧倉”的重要角色。稻米是中國人最主要的糧食品類,湖南又是稻米的故鄉,湖南大米的悠久歷史和國寶級院士袁隆平的盛名一樣,給中國甚至世界留下深刻印象。而面對新世紀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四化併進的局面,湖南省委從“四化同步”的社會治理和發展角度提出了響亮的口號和縝密的規劃,之所以這樣提,是因為湖南在新世紀現代農業發展的大環境下麵臨相當考驗: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勞動力存在結構性短缺,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體制機制創新有待加強,資源環境約束不容忽視……
  如何扭轉不利局勢,徐守盛的思路很明確,那就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最大程度彌補“四化”的短板,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最終實現社會經濟面的持久繁榮和穩定,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途徑,也是整個社會經濟管理的方式手段。如何實現“四化同步”,具體到農業發展來說,在農業社會向大工業社會轉型的過渡期,最有效和可靠的路徑還是要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式來實現。因為現代農業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就是服務客戶或者說服務目標的城市化,自給自足的農業是小農經濟,而大工業時代的農業最終的服務對象是城市,所以湖南最近幾年來一直城鎮化建設、城鄉勞動力就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持續發力,其目的也是為了逐步將廣大農村地區的城鎮建設以及就業服務更深層次的實現“城市化”,讓現代農業的服務對象就在農民的家門口。
  與總體的社會經濟發展結構平衡相比,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徑和手段更為重要。當前湖南農業農村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土地二輪延包、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土地流轉……糧食是生長在土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確立完善直接關係到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所以湖南在農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土地上,毫不含糊,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日益嚴謹規範,土地流轉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縣市區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1100多個鄉鎮成立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這些措施和政策儲備以及機構設置,都為下一步湖南從傳統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跨越做好了準備。
  明確路徑和手段,更需要農業科技創新為之加速,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的時候特別囑托湖南,要發揮袁隆平等科技領軍人才的優勢,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而我們縱觀湖南近幾年的農業發展軌跡,幾乎都能看到領軍人物的身影,農業發展思路中“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傳統農業大省到現代農業強省的轉變,雖然字面上只是“大”和“強”的區別,但是農業新篇章如何譜寫出華彩,還需要上下同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理清發展思路,提高執行力,腳踏實地,才有讓人滿意的農業發展的秋收果實。
  文/黎悅  (原標題:審時度勢譜寫農業發展新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s26fsivc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